你知道吗?在今天的中国,会员制超市正在悄悄上演一场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斗智斗勇”。根据《2023会员制超市消费报告》,约有30%的消费者承认自己曾通过“另类方式”进入山姆等仓储式超市购物。这不仅让山姆的会员系统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更催生了一大批靠代购赚得盆满钵满的“共享会员”生意。这是消费新趋势的背后故事,还是消费理念的矛盾夹击?在高端会员经济的表面繁荣之下,其实还有许多隐秘角落值得我们深究。
会员制超市的核心模式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买门票才能进场消费”,以此挑选消费能力较强的顾客。这种看似精致、高端的体验在中国却并不像在北美市场那样风行。以山姆会员店为例,会员年费260元,看似不高,但根据统计,超七成消费者一年去店里的次数不到5次。换句话说,真正能“物有所值”的人凤毛麟角。
与此与消费者精打细算的小算盘相抗衡的,是代进场服务在市场上的爆发式成长。在杭州山姆超市门口,我们经常看到一群“代结账黄牛”,9.9元就能搞定一次带人进场的生意。闲鱼上,“共享会员”甚至每月销量破万。一些黄牛还会在抖音直播间做代购生意,一只烤鸡加价30元,一单流水轻松几十万。这样的火热场面让人不禁要问,这究竟是在挑战商家的规则,还是消费者自己制造了所谓的会员“伪精致生活”?
如果说,黄牛代购生意的火爆只是某种社会现象的表面表现,那么会员制超市在国内的处境则揭示出更深层次的消费文化矛盾。一边是让人向往的中产生活的精致购物场景,另一边则是大家伙的消费降级策略。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既希望自己能享受高端体验,拿着山姆的进口商品拍照发个朋友圈,又逃不过习惯在拼多多上精打细算购买。
许多消费者的矛盾心态还在小红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话题山姆平替浏览量超过2.8亿。他们一边讨论如何在山姆实现“瑞士卷自由”,一边医院式地算商品的单克价格。年轻群体在渴望高质量消费的却也毫不避讳地追求“大羊毛”的心理,造就了“打肿脸充胖子”式的精致生活哲学。
从商家的角度来会员经济模式受阻的背后,是商业逻辑与实际市场需求之间的碰撞。山姆推出会员制本质上是想用年费锁定高消费群体的忠诚度,可在国内市场,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与消费频率根本难以支撑这种模式。即便是进场,许多人每次消费都不到50元,这让会员费显得更加“鸡肋”,直接贡献了“共享会员”产业链的繁荣。
表面上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正在拉锯,黄牛经济带来的影响似乎已经无处不在。随着“代进场”服务的大规模流行,实际问题也开始浮现。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这种省钱买票的行为看似方便,但其中存在的隐患却令人细思极恐。
首先是隐私问题。消费者需要将支付账号交给黄牛才能完成代下单,这个过程中个人信息极易被泄露,甚至可能成为诈骗的目标。商品售后难以保证。由于购物小票往往掌握在黄牛手中,除非出现极端质量问题,消费者无法在商家处进行退换货。为了赚取更多利润,不少黄牛还会偷偷给商品加价10%至15%,消费成本不降反升却很少有人意识到。
与此山姆方面也尝试通过规则改善和技术优化来对抗这些“灰色行为”。比如说推出副卡亲友关系核查、人脸识别系统等手段。许多黄牛依然活跃,部分超市甚至默许这种行为的存在——这些黄牛的带货能力让门店的客流量提升了不少。据数据显示,山姆2023年第三季度每日客流量同比增长了17%,但会员增长仅为9%。从某种程度上消费者和黄牛正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帮助商家维持热度。
就在大家以为山姆和黄牛之间这种“平衡”会长久维持的时候,事情突然出现转向。沃尔玛中国区总裁朱晓静日前透露,山姆可能会推出一种“电子次卡”的新模式。这种次卡将改变传统买门票式的限制,让消费者可以按次付费,直接降低“门槛费”。换句话说,次卡的推出不仅可能打破黄牛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还会直接对国内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低头。
与此与山姆模式有所不同的盒马X会员店已经在这方面行动。其创新做法是会员费直接当现金抵扣,让消费者真正获得“即享式”的长期优惠结果。据统计,这种策略显著提升了续卡人数,甚至开始吸引一些原本属于山姆忠实用户的家庭。
这一反转也让会员制的未来成疑到底是坚持北美式的高端路线,保护商家的利润来源,还是迅速调整策略,与国内市场融合?面临成本压力的商家也开始争夺消费群体的内心需求,而消费者却开始变得更加挑剔甚至冷静。这一场冲突式的反转背后,其实是在重新定义零售行业。
即使有新的方案闪亮登场,这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较量依然远未结束。电子次卡虽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它也可能引发对会员经济核心模式的挑战如果所有付费门槛都被打破,高端仓储超市还能保持原有的高消费人群粘性吗?高端感一旦消失,消费者群体就会发生分化,山姆的定位也会随之变化。
商家在技术上面临的执行难题依然存在。人脸识别带来的隐私保护问题未被充分解决;副卡机制的亲友鉴定也存在漏洞。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消费者不信任会员制的根本原因反而进一步加剧,高端体验能否重建信任?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次卡的推出未必能化解大家的复杂消费心理。次卡可能被视为商家妥协的象征,导致用户对会员制度的评价进一步矛盾化。次卡的推广过程中可能隐藏着新附加费用,令人不得不进一步聚焦新型消费套路的隐蔽性。这些暗藏的障碍让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分歧再度加深,也让这场竞争的未来充满未知。
会员制超市的水土不服问题归根到底是消费者习惯和商家模式之间的一场哲学冲突。一边讲精致生活,一边一分一毛精打细算,年轻人的购物观念让“高端会员经济”的出路越来越狭窄。而商家本身看似迎合市场,实际上是为了对抗因黄牛经济崛起带来的挑战。在这场博弈中,双方都面临失败风险。
但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一个事实不管是次卡还是传说中的“共享会员”,说到底还是围绕消费者的预算展开的竞争。不去直面这份悖论,零售行业就永远无法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答案。
你觉得会员制超市的电子次卡解决方案真能抑制黄牛经济吗?商家为留住高端客户推出的这个方案真的会让会员购物变得更廉价透明,还是会让消费者的精致生活变得更加“伪装”?到头来,不会是“拼多多式算术”反而赢了吧?评论区来聊聊你的看法!